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
傻木
2023-11-25 / 0 评论 / 83 阅读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
无论是否“己所欲”,都不能“施”即强加给别人,给别人的东西,只有一个标准,即以别人意愿为标准。
要看别人自己是否愿意,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。

1.jpg

自己都不想要的,就别塞给人家了

我很没耐心,同一件事,到第三次就会极其不耐烦
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?
我把它理解为:
如果一而再,再而三的询问反反复复确认,就是“己所不欲,强施于人”
超出人家意愿的事,我不做
同理,超出我意愿的事,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
最多说两次就够了,响鼓不用重敲!

如果同一件事说了一次,你忘记了,我可以再说一次
到第三次,不会有什么好言语了

凡事不用三思而后行,再思即可
一思还思再又思,最终胡思乱想犹豫不决
想起一个词,选择困难症
见过这样的人,活得很痛苦,活得很郁闷
你还在三思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时机

以下转载 连接

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
子闻之曰:再,斯可矣!

季文子姓姬季孙氏,名行父,谥文,是鲁国的大夫。
做事情过分地小心,过分地仔细。
“三思而后行”,一件事情,想了又想,想了又再想叫“三思”。
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,便说:“再,斯可矣”!
这句话有两种解释,从前老学究们的解释认为:“做事情要特别小心,孩子们,想三次都不够,孔子说‘再,斯可矣’!
还要再想一次哪!这种解释是不对的。
其实,孔子认为他想得太多。
做人做事诚然要小心,但“三思而后行”,的确考虑太多了。

学过逻辑就知道,学过《易经》的道理更懂得。
世界上任何事情,是非、利害、善恶都是相对的,没有绝对的。
但是要三思就讨厌了,相对总是矛盾的,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,统一了以后又是矛盾,如此永远搞不完了,也下不了结论的。

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,考虑一下,再考虑一下,就可以了。
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,很可能就犹豫不决,再也不会去做了。
所以谨慎是要谨慎,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气。
大家都有几十年的人生经验,过分小心的朋友,往往都犯了这个小气的毛病,小气的结果,问题就多了。
所以孔子主张,何必三思而后行,再思就可以了。

——南怀瑾先生《论语别裁》

0

评论 (0)

取消
网站版权本人所有,你要有本事,盗版不究。 sam@gpcb.net